上海博訊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發現毛榆孔菌多生長于闊葉樹的腐木上,會造成木材白色腐朽。白腐菌中分泌的酶主要包括纖維素酶、錳過氧化物酶和漆酶,其中纖維素酶在工業廢水處理、有機顏料脫色、動物飼料以及食品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隨著石化燃料的日益減少,人類將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而纖維素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每年由光合作用所產生100億噸以上的植物干物質,一半以上都為纖維素和半纖維素。通過纖維素酶特異性轉化,將纖維素分解為簡單的糖類物質,再經過發酵便可產生乙醇等能源物質。真菌產生的纖維素酶多為胞外酶,其結構比較完整,但其生產成本高,不能被廣泛應用,因此上海博訊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對毛榆孔菌的固體培養和馴化栽培技術進行探討,為該菌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提供參考。
上海博迅BXP-65電熱恒溫培養箱
該試驗通過對毛榆孔菌菌絲的碳源、氮源、pH和溫度的單因素試驗研究發現,該菌菌絲生長最適碳氮源分別為可溶性淀粉、酵母膏,最適pH7.0,最適溫度為25℃,并且通過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表明,氮源對毛榆孔菌菌絲的生長影響最大,其次是溫度、pH、碳源依次遞減,并且在供試培養料中形成子實體。通過初步探究發現毛榆孔菌在栽培過程中,萌發原基階段和子實體分化階段,菌絲產生的纖維素酶最多,分解纖維素的能力最強,結果表明最高可達805.63U/g。由于纖維素酶可將纖維素分解成糖,再進行發酵轉化為能源物質,因此纖維素酶的應用前景十分巨大。下一步可從毛榆孔菌產生的纖維素酶展開研究。
本試驗首次對毛榆孔菌進行人工馴化栽培,并成功獲得子實體。栽培的重點主要在發菌溫度和出菇時期溫、濕度的控制。發菌溫度應在25℃,黑暗條件下培養;而原基進行分化時期,應加大空氣濕度,保持在93%–95%,并進行藍光照射刺激,但可能照射強度較大,使得栽培得到的子實體顏色較深。雖然馴化栽培試驗還只處于初步階段,但是為以后的工廠化栽培奠定了基礎,同時,毛榆孔菌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等方面還未開發,這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